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巩仲至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五九二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六四
陈太丘诣荀朗陵,贫俭无仆役(《陈寔传》曰:「字仲弓颍川许昌人。为闻喜太丘长,风化宣流。」《先贤行状》曰:「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。所拔韦褐刍牧之中,执案刀笔之吏,皆为英彦。举方正,补朗陵侯相,所在流化。」),乃使元方将车(《先贤行状》曰:「陈纪字元方,寔长子也。至德绝俗,与寔高名并著,而弟谌又配之。每宰府辟召,羔雁成群,世号三君,百城皆图画。」)季方持杖从后。
长文尚小,载著车中。
既至,荀使叔慈应门,慈明行酒,馀六龙下食张璠《汉纪》曰:「淑有八子,俭、绲、、焘、汪、爽、肃、敷。淑居西豪里。县令苑康曰,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,遂署其里曰高阳里,时人号曰八龙。」)
文若亦小,坐著膝前。
于时,太史真人东行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曰:「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,于时德星聚,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。」)
所画陈、荀聚星事,若作两段,即前段当画太丘乘牛车在涂,而元方等侍行,后段当画叔慈应门,朗陵对客,七龙侍食。
又当重画太丘朗陵相对,而二子一孙侍立。
叔慈本在门外迎客,客既入燕,则又不当久立门外,亦须画其侍立于朗陵之侧。
此皆似涉重复。
两段之间,又须更作山石林麓,分隔前后,皆费注解。
若只画作一段,则但为太丘乘车到门之象,而叔慈在门外迎客,七龙扶侍朗陵出至庭中,而文若在其后,即免重复,亦有遗意。
但却不见对饮行食及坐文若于膝前事,有不备耳。
凡此未能自决,不知盛意如何?
更望相度,及与画者商量,取令稳当乃佳耳。
更考后汉处士冠服教之。
聚星亭画屏赞1200年1月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六一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》卷八五、《方舆胜览》卷一一、《古今事文类聚》别集卷二五、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续集卷四七、《明一统志》卷七六、嘉靖《建阳县志》卷六上、嘉靖《建宁府志》卷二○、康熙《开封府志》卷一六、乾隆《许州志》卷一五、民国《长葛县志》卷六、民国《许昌县志》卷一七、民国《临颍县志》卷一六 创作地点: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
按《世说》,陈太丘诣荀朗陵,贫俭无仆役,乃使元方将车,季方持杖从后,长文尚小,载著车中(《后汉书》曰:「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。尝为闻喜,迁太丘长。修德清静,百姓以安。后以党人连及逮捕,人多逃避求免。曰:『我不就狱,众无所恃。』乃请囚焉。遇赦得出。宦者张让权倾天下,父死归葬颍川,名士无往吊者,而独吊焉。后复诛党人,故,多所全宥。在乡闾,平心率物,或有争讼,辄求判正,晓譬曲直,退无怨者。党禁解,累徵不起。年八十四卒,谥曰『文范先生』。」又曰:「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。少有高行,博学而不好章句,州里称其知人李固李膺皆师宗之。举贤良方正,对策讥刺贵倖,梁冀忌之,出补朗陵侯相。莅事明理,称为神君。弃官而归,闲居养志。」又曰:「陈纪字元方长子也。至德绝俗,与高名并著。而弟字季方,又配之。每宰府辟召,羔雁成群,世号三君,百城皆图画。子群,字长文,为魏司空。」)
既至,荀使叔慈应门,慈明行酒,馀六龙下食。
文若亦小,坐著膝前荀淑有八子:俭、绲、、焘、汪、爽、肃、敷,居西豪里。县令苑康曰:「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,遂署其里为高阳里,时人号曰八龙。」字叔慈,有至行,不仕,早卒,号曰玄行先生。爽字慈明,年十二通《春秋》、《论语》,颍川为之语曰「荀氏八龙,慈明无双。」举至孝,拜郎中,对策陈便宜数千言,即弃官去。后坐党锢,隐遁十馀年。董卓用事,徵拜司空。爽以忍暴,终危社稷,多举才略之士,与王允等密谋讨之。未及而以病终,后乃竟诛。绲子字文若,少时父以畏祸,为娶宦者唐衡女。后从曹操以为谋主,比之子房。及将受九锡,谏止之,遂为所害。「」亦作「郁」。)
于时,太史真人东行(《续晋阳秋》曰:「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,于时德星聚。太史奏:『五百里贤人聚。』」)
考亭陈氏故有离榭,名以「聚星」,盖取《续阳秋》语。
中更废坏,近始作新。
适迩敝庐,因得相其役事。
既又为之本原事迹,画著屏上,并为之赞,以视来者云:
猗欤陈子,神岳钟英。
文渊范懿,道广心平。
危孙污隆,卷舒自我。
是曰庶几,无可不可。
献身安众,吊竖全邦。
烱然方寸,秋月寒江。
愿言怀人,曰我同志。
朗陵君,荀季和氏。
连峰对起,丽泽潜滋。
僾而不见,有黯其思。
薄言造之,顾无仆役。
独呼二儿,驾予以出。
青刍黄犊,布幰柴车。
策纪前卫,杖谌后趋。
所造伊何?
高阳之里。
维时荀君,闻至而喜。
顾谓汝靖,往应于门。
七龙矫矫,布席开尊。
靖肃而前,翁拜其辱。
何悟斯晨,得见清穆
命爽行觞,旅馈次陈。
献酬交错,礼度情亲。
载笑载言,罔非德义。
益迈乃猷,以辅斯世。
髧髦两稚,亦寘膝前。
原深本固,莫出匪贤。
维此慈明,特谢俦匹。
晚际国屯,敢惮濡迹。
赘旒之命,恃以少延。
邦朋之最,孰与为先?
郁乃附曹,群亦忘汉。
嗣守之难,古今共叹。
崇台回极,于以占天。
犹曰兹野,德星萃焉。
我寓有亭,旧蒙斯号。
今刺前闻,象仪以告。
高山景行,好德所同。
课忠责孝,独概余衷。
百尔窥临,竟考毋怠。
死国承家,永奉明戒。